关于如何面对焦虑症的文章


时间:2021-12-04  文章作者:  审核:复兴书院   浏览:17

          心理学家洛梅认为,焦虑是人得健康状态,焦虑的人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诚然如是。

          对于一个人来说,焦虑产生于自身主观的对比。当我们知道有某项工作尚未完成而期限尽在眼前时,大部分会立即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此时的焦虑,来源于当前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对比,此时如何,彼时如何,目的如何,结果应如何——这一系列的缜密分析过后,趋利避害的本能自然地在人心底产生催人行动的情绪。这是一个健康的人应有的生理机制。

   然而,抛开这一机制,我们还能看到,想产生焦虑,必须有一个用以对比现实的“标准答案”。焦虑产生的情景不同,这一“标答”的内容也不同:或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事物,让你照猫画虎,或是一个虚无的念头,如理想、梦想。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个会焦虑的人,一定是一个在生存之外拥有更高目标的人。鱼缸里的鱼是很少焦虑的,除非它命不久矣。会焦虑的人大多过着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拒绝味同嚼蜡般的索然无味。

   焦虑也会分出三六九等。思考明日早餐时的焦虑显然质量就低了些。最上层的焦虑,应是对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焦虑。说得俗一点,这样的焦虑让人青史留名。说得高端一点,在试图解决焦虑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身心、素养、人格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苏秦的焦虑奠定了一个时代的格局,让他自己得以施展拳脚。孔子的焦虑开创了一种学说,也把自己推上文明的顶峰。类似的还有陆游、文天祥等,少了这些焦虑,就不会有如此的他们。与此同时,透过这些焦虑我们能看到他们身上的责任感在闪光。“铁肩担道义”的意愿已经超过了时间、空间甚至意识形态的限制,为整个人类所共享。

“化解焦虑”的想法是必须存在的,否则焦虑就不会有它应有的内涵和效果。但“规避焦虑”的想法是少有可取之处的。如今的社会中有许多“规避焦虑”的行为,许多人也传达出了规避焦虑的意愿。可怕的是,焦虑是不可避免的。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退一步有退一步的苦闷。一位追求规避,展现出的是少的可怜的责任感,和消极的.心态。

   但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责任感大于自己的能力,随之而来的是在焦虑之中无休止地徘徊。我们拒绝杞人忧天式的焦虑,而是提倡从日常生活起,一步步的战胜琐碎的焦虑烦恼,一步步地提升自身。如此,被长期冠以“负面情绪”之名的焦虑,也有了它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