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 注意冬藏保暖养肾
发布时间: 2023-11-09 浏览次数: 10



作者:吴敏                      审核:张隽永                      编发:吴敏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从此往后意味着阳气开始闭藏,万物进入休养、潜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
       立冬养生,是指立冬时节,为适应自然规律,通过采取某些措施,维护人体正常功能,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而进行的一种保健活动。
       中医学认为立冬之时大自然阳气潜藏,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养生保健当顺应自然界闭藏之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黄帝内经》指出了冬季养生的原则:“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因此,冬季包括立冬养生要点有三:1.伏藏;2.保暖;3.养肾。
1.伏藏:
       藏起居:“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昼短夜长,提倡早卧晚起,延长睡眠的时间,睡眠是在劳累后休养生息最好最自然的方法,相比与睡着的时候,清醒状态下无时无刻都是一种消耗,因此冬季仅仅是早卧晚起多睡一会,便能把精气藏养于内,养肾护阳益阴。
       藏官窍:“少言、少视、少听。”用为耗,止为藏。我们熟知运动劳作是一种消耗,但不仅如此,说话、视物、听声都是官窍的运动的结果。如说话耗气,少说两句话便是藏气;总看手机电脑耗伤阴血,闭目不看则能养血藏血;闲言碎语让人思绪翻飞,少听则能避免耗精以藏神。
      藏情志:“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正所谓“意之所存谓之志”,志向轩昂时,人们往往不能安心的待在家里,总想有所作为,因此总会引发一系列的运作,想要开创新的事业,而一旦开创运作起来则难以收藏,与冬天闭藏有所违背,因此要藏志若得,待冬雪化尽春发其志,则顺天应人,心想事成。
2.保暖 
       穿衣保暖:“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人是恒温动物,要维持人体的恒温需要我们的阳气温煦,而冬天气温为一年最低之时,因此应当避免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耗损自身的阳气,穿衣保暖固护阳气不让阳气从皮肤蒸发,便是最基础的养生。但亦不能过热,热到汗出亦会让腠理(汗孔)大开,阳气易出,寒气易袭,就适得其反了。
       饮食保暖:穿衣保暖是防外寒固表,饮食保暖则是防内寒从胃肠生,温热的饮食入胃,胃为多气多血之腑,温胃则气血能畅行全身,又易于消化吸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吃一口热的,全身都是暖洋洋的,这正是从里到外的保暖。
       灸疗保暖:灸疗能够补阳气,尤其是针对阳虚体质人群,因其本有阳虚,因此即使十分注意保暖,依旧不觉温煦,此时艾灸便是助阳养生的好办法。冬日的暖阳是天灸,因此有太阳便可晒晒太阳,引天阳相助;艾灸是人灸,在天气不佳没有太阳时可常常艾灸,具体灸疗什么部位,请让中医大夫诊疗后指导。
3.养肾 
       肾本与冬季相应,主蛰藏,此时养肾可谓顺应天时,事半功倍。具体方法:
       打坐:取一自觉舒服的坐姿,闭目调息,心神安定,不思外物。此方法可养心安神,不外散情志。
       练吐纳功:以深吸气为主,有意识的慢慢深吸气,直至不能再吸入,然后慢慢呼气。此方法可养气。
      按摩运动:双手置于命门左右肾区,来回搓动,以微微发热为度。此方法可温养肾阳。
       根据体质适当进补补肾食品:寒气内应肾。饮食上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如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