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中新设置的一门课程,由原98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综合而来。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通知,该课程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我院是对学生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学校,学院秉承“服务铁路改革发展,面向社会经济建设”办学思想为铁路和全国各行各业培养中、高等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建立了资源共享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41个铁路基层站段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在86家企业或医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零适应期”的技术性人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始终坚持为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服务。 第一,转变观念,适应工学结合的形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通知,开展了“思政课怎样以就业为指导,实行工学结合”大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全体教师提高了思想认识,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贯入教学全过程,尤其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法律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第二,积极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高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形势发展和学生特点,积极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合理采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努力体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需要。 第三,改革考试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建议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理论考核两大部分。 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出勤、学习态度、综合实践能力等,占总分数的60%。 理论考核:可采用开卷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并基本理论知识的程度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联系实际,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占总分数的40%。 具体的执行标准:平时成绩包括:作业20分、态度(考勤、纪律)15分、实践能力考核(发言、讨论、演讲、社会实践)25分。 期末成绩:100分(占总评成绩的40%)。 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本课程共计54学时,3学分。 本门课程由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 课堂教学:主要通过九个专题教育来完成。 第一专题: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第二专题: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三专题: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第四专题: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五专题: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六专题:遵守社会公的维护公共秩序,第七专题: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第八专题: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九专题: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开展多种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理解、践行思想道德、法律规范的能力,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 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相衔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帮助大学生认识人生的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则是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既相互区别、各有分工,又彼此联系、相互合作,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