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 榉树 | 拉丁学名 | Zelkova serrata (Thunb.) Makino |
别称 | 光叶榉、鸡油树 | 分布区域 | 分布于全国各地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荨麻目 |
科 | 榆科 | 属 | 榉属 |
2.文化价值
田舍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3.药用价值
榉树叶、根可入药。
【性味与归经】性寒,味苦。入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安胎。主治感冒,头痛,肠胃实热,痢疾,妊娠腹痛,全身水肿,小儿血痢,急性结膜炎。叶可治疔疮。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4.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00厘米;树皮灰白色或褐灰色,呈不规则的片状剥落;当年生枝紫褐色或棕褐色,疏被短柔毛,后渐脱落;叶薄纸质至厚纸质,大小形状变异很大,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9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有的稍偏斜,稀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圆齿状锯齿,具短尖头,侧脉8-14对;上面中脉凹下被毛,下面无毛。叶柄长4-9毫米,被短柔毛。
雄花具极短的梗,径约3毫米,花被裂至中部,花被裂片6~7,不等大,外面被细毛,退化子房缺;雌花近无梗,径约1.5毫米,花被片4~-5,外面被细毛,子房被细毛。
核果,上面偏斜,凹陷,直径约4毫米,具背腹脊,网肋明显,无毛,具宿存的花被。花期4月,果期10月。
5. 地理分布
分布于甘肃、陕西、湖北西南部、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山东、安徽、台湾;辽宁南部、江苏等地有栽培。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6.生长习性
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m以下之山地、平原,在云南可达海拔1000m。阳性树种,喜光,喜温暖环境。耐烟尘及有害气体。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酸性、中性、碱性土及轻度盐碱土均可生长深根性,侧根广展,抗风力强。忌积水,不耐干旱和贫瘠。生长慢,寿命长。
7.其他
榉树,因其“榉”和“举”谐音,而我国古代科考有举人、举子之名,相传,以前,天门山有一秀才人家,秀才屡试屡挫,妻子恐其沉沦,与其约赌,在家门口石头上种榉树,有心者事竟成。果其然,榉树竟和石头长在了一起,秀才最终也中举归来。因“硬石种榉”与“应试中举”谐音,故木石奇缘又含着祥瑞之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