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
象征着不屈不挠。
1.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 黄杨树 | 拉丁学名 | Buxus sinica (Rehd. et Wils.) Cheng |
别称 | 黄杨木,旱黄杨,乌龙木,千年矮,万年青 | 分布区域 | 中国大部有分布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无患子目 |
科 | 黄杨科 | 属 | 黄杨属 |
2.文化价值
圣水峻山多古黄杨树予为置二株庵前
闰厄无人见,山深携汝回。暮蝉哀不去,秋草喜同来。梁栋随明世,茅茨合短才。千年如碍日,能记野翁栽。
3.药用价值
以根、叶入药。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用于风湿关节痛,痢疾,胃痛,疝痛,腹胀,牙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用法与用量】9~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4. 形态特征
黄杨树属于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节间长0.5-2厘米。
叶革质,阔椭圆形、阔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大多数长1.5-3.5厘米,宽0.8-2厘米,先端圆或钝,常有小凹口,不尖锐,基部圆或急尖或楔形,叶面光亮,中脉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细毛,侧脉明显,叶背中脉平坦或稍凸出,中脉上常密被白色短线状钟乳体,无侧脉,叶柄长1-2毫米,上面被毛。
花序腋生,头状,花密集,花序轴长3-4毫米,被毛,苞片阔卵形.长2-2.5毫米,背部有毛;雄花约10朵,无花梗,外萼片卵状椭圆形,内萼片近圆形,长2.5-3毫米,无毛,雄蕊连花药长4毫米,不育雌蕊有棒状柄,末端膨大,高2毫米左右(高度约为萼片长度的2/3或和萼片几等长);雌花萼片长3毫米,子房较花柱稍长,无毛,花柱粗扁,柱头倒心形,下延达花柱中部。花期3月份。
蒴果近球形,长6-8(-10)毫米,宿存花柱长2-3毫米。果期5-7月份。
5. 地理分布
黄杨树在中国,多产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区,其中部分省份属于引进栽培。 多生山谷、溪边、林下,海拔1200-2600米。
6.生长习性
黄杨树多生长于高山峻岭和悬崖陡壁及山地和多石的地方。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多生山谷、溪边、林下,海拔1200-2600米,陆生木本植物。 耐阴喜光,在一般室内外条件下均可保持生长良好。长期荫蔽环境中,叶片虽可保持翠绿,但易导致枝条徒长或变弱。喜湿润,可耐连续一月左右的阴雨天气,但忌长时间积水。 耐旱,只要地表土壤或盆土不至完全干透,无异常表现。耐热耐寒,可经受夏日暴晒和耐摄氏零下20左右度的严寒,但夏季高温潮湿时应多通风透光。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轻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佳,盆栽亦可以蛭石、泥炭或土壤配合使用,耐碱性较强。 分蘖性极强,耐修剪,易成型。可四季换盆或移栽,夏季或新芽萌发时移栽应注意遮阴并防止盆土过湿,否则易导致原有叶片脱叶。 秋季光照充分并进入休眠状态后,叶片可转为红色。
7.其他
黄杨的寓意有生财避邪的意思。相传在古时,有一对夫妇善于种植技术,教当地村民进行开荒种桃,而且还救济一些穷苦人家。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上苍,因此在他们死后,将他们化成了两棵黄杨树,一公一母生长在秦南泾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