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能源服务中心彭代军 一、高校的节能工作 1、高等院校的节能工作 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作为一个能源消耗的实体,理应依法加强节能管理。 根据《节能法》第29条规定,高校也属用能重点大户,也应该设置能源管理岗位或领导机构。由主要负责人管理节能工作,并配备有专业知识、有业务能力和热心节能工作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因此,各高校应根据学校规模大小,耗能总量的多少,进行能源岗位或管理机构的设置,一般本科院校,可设节能管理委员会,其编制可在5-9人;专科学校可设节能办公室,设编在3-5人。其主要负责人务必是行政一把手或者分管能源的副校长兼任。现行高校能源(动力)管理的职能部门动力科(或能源科),理应成为高校节能执法的主体之一,有义务贯彻、执行好节能工作。 高校节能岗位及其领导机构的职责是监督本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概括起来为:①协助和督促本单位负责人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法律、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②负责本单位能源管理制度、节能计划、节能技术进步措施、能源消耗定额、节能奖惩办法的制定与执行监督;③负责本单位新增用能项目的合理用能评价,参与本单位增购用能设备的审查;④考核监督本单位能耗定额执行情况,确定节能奖金的使用方案;⑤组织用能分析、节能测试,协调节能管理工作部门完成节能监督、监测,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⑥开展节能宣传、组织节能培训、进行节能信息交流,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⑦组织编写并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按照国家节能工作部门的规定定期报告工作。 2、高校节能工作的重点 (1)有科研能力的理工大学、院校,一方面抓好节能技术成果研究、开发与推广(可参照或根据国家计委、科委编写的《中国节能技术大纲》),搞好本校的节能;一方面也要抓好本校的节能产品、技术在本单位的应用。 (2)文理科院校、专科学校着重抓好本校的节能应用与节能管理工作。 (3)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节能工作。 供水方面: 高校作为用水大户之一,抓好节约用水,对《节能法》的贯彻执行,意义十分重大。 ①抓好供水管理,各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节约用水的规章制度,抓好节约用水宣传,贯彻执行各区、市、县节水办公室的各项节水政策,抓好战略性的节水工作。 ②抓好技术改造,节约用水。如教职工的厕所及公共厕所中使用的球阀改为自闭延时冲水阀、水箱式延时冲水阀、红外线自动控制节水阀;公共场所的水嘴,改为按压式水嘴,替换铁水嘴(避免因生锈而用户每次要放掉一部分水才能使用的浪费),抓好节能水泵的技术改造和变频恒压供水节能技术利用(国经贸[1994]763号文件有专门规定)。 ③全面实行供水商品化管理,杜绝“包干制”用水和福利性用水,实行按表计量收费、商品化服务型管理机制。 ④抓好陈旧管道的改造。一是增大供水流量,保障供应;二是解决暗埋中不明显的跑、冒、漏、滴;三是推广新型供水管道材料,如:主干道直径在150mm以上的采用高强度球磨水泥管,PE管材热熔式安装水管,以及其他新型管材(它可以防止结垢、生锈和水的二次污染,减少季节性金属应力变化的管道事故及水的浪费)。进入家庭的水管采用新型的UPVC管、PPR水管、塑铝复合管,耐蚀、不锈,不产生二次污染,使用户不会造成水的浪费,且也是建设部推荐使用的产品。 ⑤采用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如城市自来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等,可以方便地提高现代化供水管网的管理。 ⑥推广循环用水,污染水处理和地面雨水的(即结合各校情况建设收集地面雨水设施)综合利用,提高工业用水、公共场所用水、师生生活用水、地面雨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用水单耗(如各学校的绿化用水,即可用二次水进行浇灌)。推广稳定、可靠、高校、低耗的水泵机组,推广电子技术在供水、排水系统中调控(如变频恒压供水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方面的应用。 供电方面: 电是人们每天生存的必需能源,高校应从以下几点上抓好节电。 ①抓好供电管理。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节约用电、计划用电、安全用电的管理制度,使全校师生员工有强烈的节约用电意识。 ②抓好公共场所的节约用电管理。特别是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实验室、各加工厂、各单位综合性修理室、路灯等方面的用电。 ③抓好本单位的建筑节能。在设计、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采用新型、长寿命光源,采暖、空调系统,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能力,杜绝多灯一控设计方式,最好采用一灯一控方式,灵活控制,使用方便,确保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达标。 ④对用电个体完全实行按表计量商品化管理,对集体(公费部分)实行目标责任与商品化结合的管理体制,抓好正常供电(计划内供电)与非计划内供电(或非正常供电,如经营、开发、计划、创收),实行分开、分家的综合性管理模式。杜绝吃大锅饭“包干制”交电费、福利性用电。 ⑤按照《节能法》的规定,清理和淘汰老式高能耗的机电产品。 ⑥提高供电线路质量,减少线路损耗。在这个方面潜力很大,特别是老学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⑦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的无功补偿,减少无功损耗和提高有功输送能力与供电质量。 ⑧有科研能力的单位,要抓好电子镇流器的高质量、高可靠、长寿命,真正节能的研究与推广,使之替代电感式镇流器,大力发展节能灯。 供气方面: 高校的供气包括天然气、煤气、液化气。从目前高校教职工使用的燃气气源来看,属于天然气气源的较多,且大部分都属当地天然气公司负责到用户进行管理,而学校动力科仅负责代抄气表和代收费,无直接经济利益关系。但从国家整体节能的角度,以及节能的全民义务,职责来看,仍要广泛宣传节约天然气能源和推广先进的燃气灶具和热水器,淘汰落后的灶具及天然气热水器,以达到节能之目的。 其他几个方面: ①加强水电气表计量装置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一是建立水电气三表运行校验登记卡,以利考查三表的运行状况;二是实行标准时间段的定期校验工作,即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的电度表每三年校验一次;水表每二年校验一次;气表每二年校验一次,以达到计量准确,从而减少能源计量误差和费用开支;三是加强表计的巡视检查和杜绝人为因素的窃电、窃水、窃气事件的发生。 ②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对照已公布淘汰的高能耗产品,在全校实行全面检查,逐一核实后,做出全面的决定性淘汰兑现。 ③职能部门的动力科(或能源科),一定要加强定期性的水电气等综合能源的设施、设备检查,尽最大努力减少明装和暗装的跑、冒、滴、漏的能源损失。 ④全面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墙报、板报、网络与网页等一切宣传工具,在全校进行长期的宣传、教育工作,举办各类型的节能活动,使其全校师生员工自觉形成节能意识。 ⑤有技术和经济实力的高校,应大力推广水、电、气三表一体化电脑网络集中抄表及管理系统或IC卡先交钱购买水电气量,后使用的现代化能源管理技术,以及智能化管理(如大型教学楼、图书馆、科研大楼等加装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管理或其他自动化管理设备,实现自动化管理),以促进节能管理现代化。 二、我院节能工作点滴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各国经济的增长,能源的消耗与依赖性,能源在人类社会中的战略地位等都显示出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世界各国对节约能源都十分重视。在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与建立节约型校园是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在去年或更早时期就提出来的战略目标或者说能源使用战略重点和方针政策,并在更早时期陆续出台了很多能源节能与使用标准和相应政策措施等,同时在1997年出台了《节能法》,可见党和政府是非常重视我国的能源建设与节约能源工作的,以及新的能源法规也予以修改和很快出台与实施。1998年我校能源职能部门负责人在西安参加全国《节能法》的宣传与贯彻实施培训会和后来的陆续参加的一些全国性节能研讨会后,我校就长期坚持节能与能源的使用管理工作。至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具体的作法与正在着手探讨的能源改革工作,予以交流如下: 1、抓学校能源职能部门的人才培养 我校的能源管理工作是从基本建设的前期规划、工程施工、工程校方监理等建设工作开始到能源运行、管理、维护等职责工作,实行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加上又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职能部门,所以,对能源服务中心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从此我们就确立了抓好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此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来加强对节约能源的认识和理论探讨,然后指导实践工作。通过坚持长达二十年的努力和长期培养战略,采取了大力鼓励与支持(如:能源服务中心给函授学习时间和不扣发奖酬金,能源服务购买大量的专业技术规程、规范、专业技术图书资料、专业技术杂志,结合专业技术参观行业水厂、变配电站、天然气站、企业能源管理与建设等工作,帮助他们学习与提高实践能力)中心有自学能力的职工参加专业技术学历和普通学历的函授学习和常规性的技术培训,以及鼓励具备条件的职工参加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工作,所以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我校的能源技术队伍的综合素质大为提高。能源服务中心目前共有正式职工20人,其学历、技术职称结构分别为:本专科学历达到60%以上,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6人,主任与副主任科员和科员4人,助工3人,高级工5人,初级工1人,从而形成了在重庆市内高校中技术力量最强、结构合理的一支能源管理与综合运行的职工队伍。 2、抓能源政策、理论、管理、学习、宣传工作 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学校能源中心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创办了能源中心网页和大抓了能源管理、能源节约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在网页上开设了10余个栏目,向全校师生员工宣传能源政策、法规、节能技术和节能科普常识、学校管理制度、管理、师生能源消耗上网查询等方面的内容;在理论上进行节能与管理研究与探讨。近几年来,能源服务中心及技术人员撰写理论文稿与管理经验文稿达数十篇,分别在核心期刊与相关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和专业学会上进行交流。学校的节能工作要依靠全校师生员工建立共同的节能意识与树立共同责任感来实现,就是要抓节能政策、法规、管理规章的宣传和理论研究与探讨的同步性工作。实践证明单靠学校职能部门独立性去抓节能与管理是不行的,是做不好的,必须要通过宣传与采取一些改革措施来实现用与管两者间的关联性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按照学校“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运行与落实管理节能工作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学校建立“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所引用的三个核心的国际、国家标准。因此,学校的能源管理、能源运行、能源节约等工作都坚持这一管理模型。学校的能源管理与能源节约上坚持:一是学校制定相关的节能一级文件和各校区节能方案,由能源服务中心代表学校履行主控实施的职责;二是能源服务中心就把此工作列入日常工作之中,认真抓好日常工作检查、记录、记载,并把检查、记录、记载的结果报告学校体系办,体系办就把它纳入二周一次的质量考评简报中向全校通报,学期又将纳入各部门的节能考核和酬金分配中。例如:2006年学校将两大校区(星湖、红河)的节能工作与节能指标,写入学校[2006]21号文件中向全校宣传与贯彻执行,学校将一级指标下达给能源服务中心,然后由能源服务中心分解成二级指标分配到各楼幢的具体部门,各部门加以具体实施完成。实践证明:运行效果良好。 4、抓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使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先进技术、先进产品与先进的节能设备设施、先进的管理理念,就是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与理念指导下的一个具体代表产物,同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是靠的这一理论所产生的结果。因此,我们每所高校的能源管理与能源设备设施的配置与建设、能源节约也必须遵循这些科学规律,才能较好地实现我们的节能目标。我校一直十分注重和坚持这一规律与准则,例如:我校重新建设的自来水厂及管网系统,就是完全按照这些原则来进行建设与设备、设施的选型,因此,我们采用了新的节能技术、新的节能产品、新的节能工艺,新的管理技术,项目建设完成后,获得重庆市供水行政管理部门、专家和永川区内所有水厂行业的好评,单位运行电耗一下从0.7kwh/m3降到0.35~0.4kwh/m3,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另一方面自来水质量非常好,完全杜绝了自来水的二次污染。供气与供电系统,从2000年以后改造和新建设的项目方面,都坚持采取节能措施,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自来水厂连续六年被永川区相关行业部门评为先进单位,2005年又被重庆市政委员会评定为“重庆市六佳水厂”的殊荣,同时每年还为学校、后勤集团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如:红河新校区建设中的能源设备设施,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与建立了在技术与经济上坚持中等水平上的建设原则,所以,建设完成后,我们的能源设施设备的技术档次、经济档次、节能效果、能源管理、运行效果一下了就体现出来了,受到行业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很多的兄弟院校同行的来校参观学习、交流,特别是我们的自来水系统、供电系统的设备设施和场所建设,备受永川区的供电、供水同行赞赏,比他们专业部门建设与管理得好。 5、抓不同个体、单位的不同性质的能源使用及收费管理工作 随着学校的发展与壮大,以及社会各行各业与学校交往和市场经济建立等关系的日益扩大,随之带来了学校能源的综合使用与管理的复杂化,如果控制与管理不好,必将给学校带来经济与管理上的混乱和损失。所以,我们学校能源服务中心根据这些变化的校情,首先是能源服务中心专门组建水电气三表班,从管理机构和职责管理上着手,负责二校区、一基地、一城区的能源收费、水电气三表管理与运行和监督控制等管理工作;二是推广指标管理节能,在教职工中的房屋出租、学生宿舍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就实行指标管理,超出指标就执行商业价格;三是调整水电气价格,利用价格杠杆来促使节能,主要将原来水电气的福利价格调整接近市场价格,使其大家注意节能,比如将0.5元/立方米的自来水和0.7元多/立方米的天然气进口价,调整为市场价促使节能;四是凡属创收、半福利、半经营、来校建设与经营的一律分类收费,坚持实行征收、开支、管理各归各的管理办法与管理理念(如食堂、内部管理的水厂、锅炉、集团内部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的能源回收率一直较好,运行也较好。能源服务中心除了人头经费亏本外,每年其他方面的综合利润弥补(水气效益)后,基本上不需要学校、后勤集团贴补。 6、继续抓好学校单位内部能源的使用与管理新的改革 (1)、抓好内部用能与管理改革。 随着学校的发展,能源使用与消耗的量与费用将越来越大。为了降低办学的运行成本和全员参与节能工作,打破常规的职能部门专管与使用单位无关的老办法和陈旧观念。目前,能源服务中心正代表学校在调研与撰写重庆文理学院单位能源使用与管理改革方案。此改革方案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将水电使用量、经费(包括维修费、材料费、劳务费)的目标、指标全部下达给用能单位进行自我管理为主,超出从本单位其他经费中支付,职能管理单位负责日常监督检查与年度目标、指标考核和考核办法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此改革方案若能实现与成功,将实现用能单位与能源管理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管理的职责,同时还会促使学校单位的节能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2)、探索新的能源管理理念,推动新的内部改革,建立“合同管理”新方法与能源管理新观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必完善,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经验与机制也不断进入我国市场,以及国内一些能源管理、节能降耗的企业公司也不断产生。因此,能源管理与节能上新的办法,将对各高校的节能管理带来新的发展与产生效益。例如,依据世界先进的节能降耗的“合同管理”方法,就是其中之一的一种可探索和引用的一种办法,同时也可打破目前我国普遍流行的单方承担全部投资与效益风险的做法。其办法:一是学校出市场,推广节能产品商家投资节能产品与经费,自承担产品质量与投资风险,节能降耗效益比例分成;二是节能产品共同投资与承担风险,节能降耗效益比例分成;三是委托性的全部“合同管理”办法节能管理办,即把学校整个市场出租给“合同管理”方,实行自投资、自管理、自担风险,校方只负责双方约定使用节能降耗比例下的支付费用,此办法对校方可以节约人力费、资产投资费及长期的资产运行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