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研讨
当前位置:首页  改革研讨

高校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 2015-11-02 文章作者: 审核: 编发: 浏览次数: 95

    实现高校节能管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后勤社会改革、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研究和解决高校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满足学校和谐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高校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节能意识问题

    高校能耗管理中的节能意识问题是校园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社会思想基础。高校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师生作为高校能源的主要消耗者,同时也是高校能源浪费的主要参与者,其节能意识、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节能意识的水平,对整个社会的节能氛围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高校能耗管理中的浪费问题,不仅表现为管理者节能意识的缺失而导致浪费,同时也表现为能源使用过程中因缺乏节约意识而导致的严重浪费。节能教育力度不够、节能意识薄弱,导致大量的能源浪费。

    (二)管理问题

    高校能耗使用中的管理问题,是困扰高校能耗效率进步,能否节省成本的关键问题。

    1.节能制度不健全,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如何进行节能、节水建设没有明确分工,职责不清等问题造成能耗管理工作难以推进。

    2.监督工作力度不够问题,不少单位部门节能监管工作薄弱,即使存在浪费能源现象也无人问津,以致一个单位部门重复同样的浪费行为。

    3.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问题,虽然大多数高校基本上都有专职的节能管理人员,但人员平均学历较低、军队转业人员及临时聘用工人所占比例较大,专业能力不强、整体素质偏差,大多数管理和执行部门人员只是重复性地从事计量收费工作,不具备更深层次的能效分析、节能挖潜、节能监管、督查等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三)技术问题高校节能管理中的技术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节能管理过程中技术设备材料落后,监控程度低;二是费用回收和计费标准问题。在当前高校的校园里,计量设施很难覆盖每个水电使用部位。另外,节能技术的缺陷还导致不合理的能源供需,造成能耗增加。依托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能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智能控制等技术、设备和器具的运用,全面提高高校能源使用效益。

    (四)资金投入问题资金问题是高校节能管理问题的核心问题,加强宣传教育,提升节能意识,拓展管理能力、培训管理人员、更新设备,构建收费流量系统都需要资金支撑。学校在节能管理中的资金不足,一些老式的水电设施不能得到彻底改造,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近几年高校重建设、轻维护,导致节水、节能的改造资金严重短缺。

    二、高校节能管理对策

    (一)加强节能宣传教育

    1.开设节能管理方面的课程。有条件的高校可尝试开设节能管理方面的课程,如生态学、生态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经济、资源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发展社会学等方面的课程,并将其列入必修与选修的课程范围,重视对学生节能系统性知识的教育,使节能意识融入所有师生的心中。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节能活动。可以定期地组织开展一些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和技术创新活动,如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的知识讲座和专题报告,节能知识竞赛、在宣传横幅上签名、文娱演出、回收废弃物品、以环保节能为主题的绘画、摄影、摄像、征文活动等,以鼓励师生员工关注节能,调动其参与校园节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鼓励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可通过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团委等组织开展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对校园节能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组织青年志愿者与社区群众联合开展宣传与教育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实际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从而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和意义,切实成为“节能型”校园建设的主体力量。

    4.广泛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宣传。充分利用校报、宣传板、广播、网站等现代宣传工具,宣传国家的能源政策、普及节能知识。如:可通过校广播台、校园网发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倡议性文章;在校园论坛上开设网络专区,就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节约型校园、高校节能管理等内容进行专题学习、交流与讨论,引导青年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完善节能管理体制

    1.建立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借鉴国内外高校节能建设的成功经验,建立专门的节能管理组织或机构,是“节能型”校园建设的组织保证。在高校中建立专门的节能机构,是目前高校作为耗能大户进一步加强用能管理、减少或杜绝浪费、降低公共事业费用支出等最为关键的环节。另外,还应筹建节能工作管理委员会,邀请各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学校的节能管理工作,促进各部门间的配合。还要推行垂直管理、层层负责,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指标分解,责任到人,从而使节能工作能有效渗透到教学、科研和师生的实际生活中,推进高校节能管理的政策落实和具体实施。

    2.制定并完善节能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高校节能工作的制度保障,是对节能管理的具体规定,对节能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首先,高校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具体的节能管理规定,使高校节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强对节能管理工作的监督、评估和考核。一方面,要建立数字化的监测平台,对高校节能管理的工作实效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把节能管理的实际效果纳入到对个人的考核当中。

    3.实行量化管理。节能管理部门应根据本校历年能源消耗情况,分门别类进行指标核定和量化管理。首先,可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对计划内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行政办公、学生宿舍和公共服务等用能,实行“核定指标、节约留用、超支自付”的管理原则;对科研、计划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校办产业、经营单位和教职工宿舍用水用电,实行“谁使用,谁交费”的管理原则。其次,要加强成本核算。对实现企业化管理的学校各类经济实体,将能源等资源性的消耗纳入成本,实现全成本核算。再次,要加强价格管理,将用能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单位,超指标用能的,加价收费。实现“定额用能,超额自理,节能奖励”的能源管理运行机制。

    4.培养和引进节能管理人才。高校节能管理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不仅需要较强的综合性技术,同时也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综合协调各个部门工作,专业管理人才是保障高校节能管理有效实行的关键所在。培养或引进有节能管理经验、能力人才,是高校实行节能管理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高校节能工作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水平较低、节能知识欠缺等问题,可以引进专业管理人才,为知识欠缺的工作人员提供技能知识培训,提高能源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三)提高节能技术水平

    1.采用先进节能装置及材料。要注重引进和利用高新科技节能技术,推广使用节能设备,逐步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另外,在高校建设中,应优先使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利用技术,房屋建设中选择节能建筑,低能耗施工。同时,还要加大对旧有建筑的改造力度,广泛运用先进节能装置及材料,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2.建立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在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区域安装水电计量表,这是学校用能管理不可缺少的硬件设备,也是技术节能的重要依据。在计量的基础上,对各种用能进行定额管理。例如,在浴室安装插卡式淋浴器,学生在用水时便能清楚的看见用水的数量和消费的钱数;在宿舍区实行限电管理、超额付费等等。

    3.建立网络监测平台。可依托校园网络,建立网络监测平台。在列入监测、服务和管理的建筑设施用户末端装上具有数字传输功能的计测表具,将采集到的数值信号远程传输到监控中心,通过节能监管软件实现校区的能耗监测、数据管理服务和对策制定。通过监测平台开展实时监控,不仅可以及时查找故障点,还可对节能措施进行预测评估,为校园设施的节能管理提供依据。另外,对校园各部门的能耗数据进行公示,也是加强校园节能监管,强化节能意识的有效手段。

    (四)合理运筹节能管理资金

    1.加大学校的资金投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办学经费已变得较为紧张,在节能管理上的投资更是严重不足。由于高校投入到能源设施的维护以及新技术、新设备使用上的资金较少,不仅影响到了高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加重了高校的能耗成本负担,影响到了办学效益的提高,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校的资金投入应着眼于高校在节约资本、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大小,加大在节能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以确保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化的产出,提高办学效益。

    2.实行费用分担机制。在当前高校资源供需紧张、运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应将能源使用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计入办学成本或管理成本,杜绝用能的随意性。可根据以往的用量指标制定出免费水电使用指标,超出指标部分应由个人、部门自行负担,节余部分可以累积使用,并实行按一定的节约比例提成奖励的办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师生员工树立节能意识,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