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助力河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2025年7月至8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陇海书院“河小青”志愿团队组建“碧水行动净滩护流”暑期生态保护实践团,奔赴河南省郑州、洛阳、周口三地,以巡河护水、生态检测、调研宣传、文化参访等多元实践形式,彰显新时代青年守护河流的青春风采与责任担当。
实践过程中,团队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以“巡河宝”小程序为核心工作平台,推动传统护河模式向数字化、系统化升级。志愿者们携带垃圾袋、水质检测仪器等物资,深入郑州黄河沿岸、洛阳洛河、周口蔡河等重点河段开展工作。通过“巡河宝”,可实时记录巡河轨迹,精准标记垃圾堆积点、排污口等问题位置,同步上传现场照片与文字描述,生成可视化巡河报告;依托小程序内置的水质测评模块,完成水体硬度、酸碱度、溶解氧等关键指标的检测与数据上传,为河流生态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构建起“技术赋能+精准施策”的智慧护河新模式。
在开展生态保护的同时,团队同步推进多形式宣传调研,激活公众参与活力。志愿者走进沿岸社区与乡村,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普及河流保护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升公众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在志愿者的带动下,众多市民、村民主动加入净滩行动与环保宣传,共同营造了“保护河道,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形成“专业团队引领+社会力量协同”的共治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团队注重挖掘黄河文化内涵,推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实践期间,志愿者先后走进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黄河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及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启沉浸式文化学习之旅。在黄河博物馆,通过“远古黄河”“文明之光”“治河丰碑”等展区的实物陈列与多媒体演示,系统了解黄河地理变迁及中华民族治河历史成就;在大河村遗址,6000 余年的彩陶文化与聚落遗址,让团队成员们直观感受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璀璨;在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通过复原漕运船只、数字化运河地图,深刻认识大运河作为“古代经济动脉”的历史作用及其与黄河文化的紧密联系,实现“生态守护+文化浸润”的双向赋能。
此次暑期实践,是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陇海书院“河小青”志愿团队以青春之力践行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活动不仅有效改善了沿岸环境,更激发了当地居民参与河流保护的热情。团队成员以专业践行担当,以青春守护碧水,展现出新时代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意识。未来,团队将继续依托“巡河宝”等智慧平台,扩大志愿服务覆盖范围,持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荣光,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愿景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