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集锦]之天文知识
发布时间:2019-05-13
作者:
审核人:电气工程系
编发:
浏览次数:69

第一节  天文名词

1.五曜

【五曜】指金、木、水、火、土五星。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合起来称作五纬。纬为织物的横线。这五颗行星在天空上,像纬线一样由东向西穿梭行进,故称作五纬。亦称作五曜。

汉史岑《出师颂》:五曜霄映,素灵夜叹。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外除五曜,内守九精。《艺文类聚》卷七五引作外珍五耀。《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三仁去国,五曜入房 。李善注引《春秋元命苞》:殷纣之时,五星聚房。三仁,指殷之微子、箕子、国神比干。房,即房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2.七政

【七政(七曜)】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并称。金木水火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颗行星,它们又称五纬。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其光色银白,且亮度特强。《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灿。”《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说的就是金星。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说的也是金星。

【木星】古名岁星,也叫岁。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定的星空区域,所以根据岁星的行程可以纪年。

【水星】也叫辰星。

【火星】古名荧惑。

【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3.岁差

【岁差】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对于地球赤道的微小影响,使地轴在黄道轴的周围作圆锥形运动,慢慢向西移动,约二万六千年环绕一周,同时使春分点以每年50.2角秒的速度向西移行。这种现象叫做岁差。我国最早定出较为精确岁差值的是晋代的虞喜,得出“五十年退一度”的结论,使我国的历法较早地区分了恒星年和太阳年。最早计算岁差的历法是祖冲之的《大明历》。

4.北斗

【北斗】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其形像古代舀酒的斗形,前四星组成斗身,斗身又叫魁;后三星组成斗柄,又叫杓(biāo)。(西方称之为大熊星座。)

古人重视北斗,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由北斗天枢和天璇二星放五倍的距离可以找到北极星。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在天空不同的方位,看起来是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可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为天上最尊贵的星,在它的周围划分出三垣:则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而在这个中心辐射出去的就是四象,分为二十八宿。

5.三垣

【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紫微垣】在黄河流域见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叫紫微垣。古人认为紫微垣是天帝之座。包括天北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如大熊、小熊、天龙、仙王、仙后等。中国古代多以皇家贵胄命名,如:天皇大帝、太子、太尊。

【太微垣】在紫微垣外,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中国古代多以大臣官职命名,如:三公、九卿、虎贲、从官、幸臣等。

【天市垣】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中国古代多以市井商贾命名,如:斗、斛、肆、楼等。

6. 四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