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集锦]之物候和七十二候
发布时间:2019-05-24
作者:
审核人:电气工程系
编发:
浏览次数:33

第四节  物候

自然界中植物的荣枯盛衰,候鸟的来往迁徙,以及见霜,下雪,结冰,打雷等现象,统称为物候,把观测物候现象记录下来,进而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等)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叫做物候学。

在民间,还流传着很多物候方面的农谚。如:华北地区的“枣发芽,种棉花”,“柳毛开花,点豆种瓜”;四川地区“雁鹅过,棉快播”;安徽地区的“知了(蝉)叫,割早稻”;等等。这些都是用物候来作指示农时农事的依据。

第五节  七十二候

一候为五日,用鸟兽草木的变动来验证月令的变易(大概以黄河流域的气候为准)。宋王应麟《玉海》:“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节气,一年每月二气,在月首者为节气,在月中者为中气”。一岁有七十二位候,每月有六候。

另据《月令》,《时训》,清《时宪书》等记载,每月物候和自然的现象(即七十二候)如下:

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藏伏土中只虫)始振,鱼陟负冰,獭祭鱼,雁候北,草木萌动。

仲春之月:桃如华,仓庚(即黄鹂)鸣,鹰化为鸠,玄鸟(燕)至,雷乃发声,始电。

季春之月:桐始华,田鼠化为鹌鶉,虹始见,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鸟类)降于桑。

孟夏之月:蝼蝈(即蛙)鸣,蚯蚓出,王瓜出,苦菜秀,糜草死,麦秋至。

仲夏之月:螳螂生,伯劳始鸣,反舌(百鸹)无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季夏之月: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挚,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仲秋之月:鸿雁来,玄鸟(燕)归,群鸟养羞,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水始凅。

季秋之月: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即花)。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蛤,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成冬。

仲冬之月:鶡旦(求旦之鸟)不柠,虎始交,荔挺出,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

季冬之月:雁北乡(同向),鹊始巢,雉鸣鸡孵,征鸟厉疾,水泽腹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