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夜间时辰 | 五更 | 五鼓 | 五夜 | 现代时间 |
黄昏 | 一更 | 一鼓 | 甲夜 | 19-21点 |
人定 | 二更 | 二鼓 | 乙夜 | 21-23点 |
夜半 | 三更 | 三鼓 | 丙夜 | 23-1点 |
鸡鸣 | 四更 | 四鼓 | 丁夜 | 1-3点 |
平旦 | 五更 | 五鼓 | 戊夜 | 3-5点 |
【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漏】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时】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点】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