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集锦]之除夕简介
发布时间:2019-06-20
作者:
审核人:电气工程系
编发:
浏览次数:54

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涂面,跳舞于市,行古礼。除夕,易门神、春帖,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梁)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燕京岁时记》: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不同,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